“瑞士贵妇”掉进泥潭?莱珀妮的天鹅颈为何开始下垂了?”
曾经,你的朋友圈里如果没有人晒过一瓶莱珀妮的“鱼子酱面霜”,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认识“贵妇”。但现在,曾经闪亮的“护肤贵族”莱珀妮,居然有点“掉价”的意思了?是贵妇不爱了,还是品牌自己“崩盘”了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“瑞士贵妇”,怎么从高冷的天鹅变成了有点滑稽的“理财产品”。
1. 贵妇圈里的“凡尔赛冠军”
莱珀妮是谁?如果你不混护肤圈,那你可能不太了解它的“江湖地位”。简单点说,它就是护肤界的爱马仕,贵妇圈的LV,价格动辄五位数,随随便便一瓶面霜就能让普通人掏空两个月工资。
在它最辉煌的时候,莱珀妮的“鱼子酱面霜”几乎成为了豪门太太们的“标配”。有钱人不买莱珀妮,那简直像是去高档餐厅点了瓶矿泉水一样寒酸。它的广告也从来不屑于打给普通人看——“你穷没关系,反正也买不起”。什么“富养肌肤,贵族享受”,听着就让人觉得自己皮肤差,是因为银行账户数字不够多。
数据显示,2010年到2015年间,莱珀妮的全球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15%,远远甩开了其他高端护肤品牌。那时候,谁手里没个莱珀妮,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贵妇。
2. 为啥“贵妇”们不爱它了?
可是最近几年,这个“瑞士贵妇”好像有点不行了。2020年到2023年,莱珀妮的市场份额开始下滑,销售额增速跌到了个位数。根据LVMH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,2022年,莱珀妮在全球护肤品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的6.5%下降到了4.2%。这背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?
(1)贵妇消费升级,莱珀妮却在“原地踏步”
莱珀妮最大的卖点是什么?贵!再贵一点!但问题是,贵妇们的钱包虽然一直鼓,但她们的需求却越来越“卷”。以前,提到贵妇护肤品,大家只看价格,这叫“炫富式消费”。但现在,贵妇们更爱“成分党”和“科技流”。抗衰老、精准修复、分子科学,这些才是她们的心头好。而莱珀妮呢?依旧在卖“鱼子酱”这个20年前的老梗。
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tatista的数据,2023年高端护肤品消费者中,有超过65%的人在购买时关注“成分”和“技术创新”,而“品牌溢价”的吸引力下降了20%。莱珀妮的“鱼子酱”虽然贵,但在成分上并没有太大突破,甚至被很多护肤博主吐槽成“智商税”。
(2)竞争对手太猛,贵妇圈都在“内卷”
护肤品市场的竞争比娱乐圈还要激烈,尤其是高端市场。后起之秀们一个比一个猛,雅诗兰黛的Re-Nutriv系列、赫莲娜的“绿宝瓶”、甚至兰蔻的“菁纯系列”,都在抢占莱珀妮的地盘。而且,它们的定价策略比莱珀妮更聪明——“我贵,但我没那么离谱”。
再看看日韩品牌的崛起,2023年SK-II和雪花秀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%和15%,反观莱珀妮,只有不到3%。贵妇们发现,自己花三分之一的钱,也能买到“效果看得见”的护肤品,干嘛还要去为“瑞士制造”交智商税?
(3)Z世代不买账,贵妇品牌变“老古董”
还有一个扎心的现实是,Z世代(1995-2010年出生的消费者)对莱珀妮完全不感冒。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数据,Z世代消费者中,只有不到5%的人愿意为莱珀妮掏钱。这一代人追求的是“性价比”和“可持续发展”,而莱珀妮的“奢华包装”和“浮夸价格”在他们眼里显得有点“过时”。
3. 莱珀妮的“人性陷阱”
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莱珀妮的下滑其实是品牌没能抓住消费者心理变化的结果。消费者的心理是什么?一个字:爽!而莱珀妮过去靠“价格”让人爽,现在却让人觉得“被割韭菜”,这就是它的最大问题。
(1)“炫富心理”不流行了
以前,炫富是一种“社交货币”,尤其是在朋友圈里秀一瓶莱珀妮,立马显得自己很有品位。但现在,社交媒体上的风向变了,大家更喜欢晒“健康生活”“极简主义”。花一万块买一瓶面霜,已经不再是“有钱有品”的象征,反而有点“傻”的味道。
(2)“性价比心理”越来越强
即使是有钱人,也不是完全不在乎性价比。尤其是当赫莲娜、兰蔻这些品牌用更低的价格、更好的科技感产品冲击市场的时候,莱珀妮的性价比就显得特别尴尬。心理学上有个“锚定效应”,当消费者的认知被其他更具性价比的产品“锚定”后,再看莱珀妮,就只剩一个字:贵!
(3)“年轻心理”被忽视了
当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的时候,品牌就必须学会“装嫩”。比如雅诗兰黛找小红书博主带货,兰蔻请偶像明星代言,而莱珀妮呢?继续端着“贵妇”的架子,结果越发显得“老气横秋”。
4. “瑞士贵妇”还能翻身吗?
说了这么多,莱珀妮还有救吗?其实,并不是没有机会。但它得学会放下“贵妇”的架子,重新拥抱消费者的需求。
(1)升级科技感,重塑“高端护肤”
贵妇护肤品的未来,一定是靠科技驱动的。莱珀妮要想翻身,首先要在成分和技术上做突破,摆脱“靠鱼子酱卖情怀”的套路。比如,投资皮肤抗衰老的前沿技术,或者引入AI皮肤检测服务,都可以让品牌形象更“未来感”。
(2)降维打击,推出亲民副线
看看迪奥的“雪晶灵”系列,看看香奈儿的“山茶花”系列,都是高端品牌推出的“入门级”产品。莱珀妮如果推出一个2000元左右的副线(对它来说已经算便宜了),可能会吸引不少“新贵”消费者。
(3)年轻化营销,告别“老贵妇”形象
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莱珀妮需要变得更年轻!找当红明星代言、进驻小红书、拍点好玩的广告,都是必须的操作。毕竟,护肤品的未来消费者,已经不是60岁的贵妇,而是30岁的时尚白领。
5. 结语:贵妇“保养”不易,品牌更得“抗老”
莱珀妮的故事告诉我们,品牌和人一样,都得学会“抗老”。曾经的“瑞士贵妇”靠情怀和价格走上神坛,但现在的消费者更“挑剔”了,品牌如果不能跟上时代,很容易从顶流变成“过气网红”。
所以,莱珀妮的未来,不只是抗衰老,而是抗“品牌衰老”。希望这位“贵妇”能从泥潭里爬出来,毕竟,谁不想看一场“逆风翻盘”的戏呢?
